查看完整版本: C觀點 - 金融大鱷吞食全球財富

Mpower 2013-6-28 14:16

C觀點 - 金融大鱷吞食全球財富

【am730專欄】在生產力不高的年代,人類幾乎「餐搵餐食餐餐清」,沒有能力積累太多的財富。這樣的社會,只重生產,不重理財,未能發展出旨在謀財(謀他人既有之財)的金融事業。
時至今天,人們仍視生產為有意義的工作,而「謀財」則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。但這套想法已不符合現實世界的表現。以GDP的角度去分析金融市場的人,會經常看錯市,結果令到自己的財富不但沒法增加,反會被大鱷吞噬。
譬如,美國剛把第一季的GDP從2.4%向下修訂定為1.2%。這本來不是甚麼好消息,但道指反而升了149.83點。原因是如果經濟增長未如預期中好,聯儲局就不容易這麼快退市,低息的環境就會持續較長的時間。利息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人們儲存財富的模式,結果GDP的壞消息反變了金融市場的好消息。
在房地產市場投資的人,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,明明見樓價升得比人均收入的增長快,以為樓價應已與購買力脫節,隨時會出現調整;但樓價卻升完又升,自己的置業能力一再被蒸發。原因是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錢,主要是積累起來的錢,而非新生的錢,前者的規模比後者大很多。樓價反映的是財富擁有者對儲存模式的偏好,而不怎樣理會一般人的入息是否同步增長。
近年,內地政府與香港政府都想以人民新增收入的情況去調節樓市,但都不成功。相反英美政府都不重視調控樓價;自己人民早已買不起樓,他們一樣歡迎外來投資者。他們知道,這個世界靠自己生產財富實在太辛苦,而且生產出來的也不會多;最好能夠分享別人積累起來的財富。
讓外國人來買本國的樓,本國的業主就可以套現,把資金用在更有效益的地方。而被外國人買了的樓,他們是帶不走的,一樣要留給本地人用;租金是不理會業主是用甚麼價錢買入的,租金只會反映本地人的負擔能力。以本國地產吸引外國資金,實際上是拿別國的既有財富為己所用,何樂而不為?
因此,愈強的國家愈重視搞金融,他們不事生產,也可以把別人儲存起來的財富為自己所用。美國就最精於此道,一時搞量化寬鬆,一時又說要退市;期間金融市場大起大落,結果別國的財富愈來愈少,美國的財富愈來愈多。香港人不妨計一計數,經金融海嘯一役,自己的財富是增加了,還是萎縮了?我只知道,美元現在又強了,美元資產又再受到追捧;美國擁有的財富都是自己生產出來的嗎?
香港有些政客,常勸香港人要重視生產,不要只顧金融,結果將會是香港人辛辛苦苦把自己生產出來的商品,換來人家可以大量印發的鈔票;然後香港人又用鈔票去做金融投資,最後多以蝕本告終。

[url]http://www.am730.com.hk/article.php?article=161202&d=2091[/url]
[color=Red][i](article borrowed)[/i][/color]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C觀點 - 金融大鱷吞食全球財富